最近热播的韩剧《棒球大联盟》讲述了职棒球队 Dreams 在连续四年垫底之后,队内矛盾爆发。新任团长白承洙以出人意料但强硬的方式开始对俱乐部进行剥丝抽茧的改革,因触动球队各方利益而频频遇到阻碍。在与各种阻碍的对抗中,导演还原了球队经营的全貌。

“在棒球社的工作,就相当于公务员。” 故事一开始就直白的讲述了背景与起因。

tv-stove-league.png

棒球大联盟》整体剧情平稳,并没有通过酝酿很久的高潮来获取观众的好感。反而按照球队真实的休赛期的调整节奏来讲述故事,每一两集都会通过当下的球队任务,来解决球队中存在的问题:明星球员林东奎过于强势影响了球队的氛围,因此团长选择交易;寻找潜力股的选秀制度,因为有暗地交易导致选到的新秀都不出众;高层的资金压力导致降薪,使得薪资协商困难、异地训练没有如期举行。问题的解决没有很大的跳跃点,都是对夺冠基础条件的累积。

因为这样稳健扎实的叙事节奏,《棒球大联盟》给我们提供了更高的视角去关注俱乐部经营,从中也能窥探一些球队管理的内幕。从各利益方(球员、棒球社管理人员、出资的母公司、舆论媒体等等)的对抗中,我们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改革在这样传统的球队中的步履维艰。

首先是球员和管理层的对抗。球队核心林东奎过高的话语权,使球队的资源并不平衡,压制了球员的发挥和削减了教练的权威,但即使如此,球队的管理人员几乎没有人同意送走在这里扎根的林东奎。固守成规的棒球社运营人员在消耗林东奎的价值,而林东奎也在享受地位超然带来的优越感。而管理层掌握了球员的放逐、薪资,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球员。当意欲改革的新任团长白承洙出现的时候,便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全面的抵制。

棒球社与媒体之间的斡旋,也贯穿了始终。电视剧中频频出现的球员或者球队工作人员利用媒体争取自己的利益,像极了 NBA 管理层的套路。通过媒体透露消息,帮助自己把利益最大化。而反方面,在媒体引领的舆论面前,球队的各方面往往要做出妥协。

全剧偏向球队的运营描述,而球队之间的对抗,在本剧中并没有着笔墨去表达,仅仅有过几次短暂的冲突。但是我们能够能从几个团长反复 “算计” 后,又能坐下来互诉利益,看得出棒球社的经营的准则不是人情面子,是利益,这也是棒球社能够健康成长的基石。

当所有的对抗趋于平衡的时候,棒球社与母公司因利益不同而产生的最大的对抗最终被拿到了台前。常务权庆民对球队的百般刁难并不是无厘头的,从人情世故的角度出发,他需要的员工做需要 “听话”、“讲礼貌”。从利益的角度看,他需要的员工需要考虑如何解决棒球社的 “赤字” 问题。在权庆民的自有的价值观与逻辑体系中,白承洙这两点做的都不好,所以常务便有正当理由来制裁团长白承洙。白承洙因为看透球队问题的本质是缺乏透明公正,所以试图在利益与球队感情之间取得平衡。最好的例子便是棒球队营销组组长林美善曾充满热情,但是随着持续的失败和压力之下,也学会人情世故的逻辑,又因团长白承洙的改革,燃起了心中的热情。

说到底,就是人情世故和逻辑主义的对抗。

当观众对权庆民咬牙切齿的时候,其实他也在从另一方面觉醒。这就给了《棒球大联盟》更深层的主题 —— 守护。

但是我们也能感受到,这里所有的对抗都不是绝对的,是能够相互转化实现共赢的,而这就依仗团长白承洙的智慧与魅力。

因为能把这些针锋相对的对抗妥善处理,所以《棒球大联盟》对观众,特别是球迷观众来说,应该算得上是另一种 “爽剧”,这也是我作为篮球迷真实的体验。整个故事的圆满结尾,给当下发生的某些球类运动的改革提供了理想的改革模板:要遵守原则,追求公正,尽量摆脱人情世故,绝对的理智以及双赢的交易。不过,就像玄幻小说中顶着无敌光环的主角一样,白承洙这个完美的经理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但是在这部电视剧里我们可以不通人情世故,以绝对的逻辑就生存下去,在想象中提前庆祝自己的主队因为有了体系的提高与改革而成功夺冠。

拉回现实,但是故事的结局还是有隐喻,母公司的成功重组以及球队的解散重建,延伸下去就是人情世故和逻辑主义的对抗是无解的。也许这不过是描述了俱乐部的一个瞬间,而这个瞬间可能是被重复的第 n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