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城已经接近两个月了。

上海的居民就像温水里的青蛙,在慢慢被煮熟,我也已经半熟了。

最近,小区里热闹了不少,每天中午都有很多孩子在玩,前几天天气好,还搭建了很多帐篷,孩子们在这里玩的很开心。特别是阳光恣意的下午,到处都是遛弯的人们。正好也是竹子生长的时节,下午会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小区的竹林里挖竹笋。我好奇,家长们是如何向孩子解释现在上海的情况的,是带着理解还是带着愤怒。

但热闹了几天,上海又进入了静默期。

“静默期”,又是一个新的名词。新的名词不断涌现,口号不断标新立异,居民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深入理解,只要简单重复就好。

小区的群已经被团购的信息充斥着,以往关于疫情的讨论逐渐消失,偶尔几句关于防控措施的抱怨,也在热心群众的口号中很快消逝散去。这里容不下不同的声音。

看样子,大家已经习惯生活着这个环境里了。

昨天在 twitter 上看到了童之伟教授的《对上海新冠防疫两措施的法律意见》。这是我看到的第一篇通过法律有理有据的反驳官方行为的文章。并且文中指出,很多其他的学者也对文章提了修改建议。突然对于当下的学者有了敬意。有骨气的学者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发声寥寥无几。何等让人绝望,毕竟 ta 们大多为人师表。

敬佩那些不断发声的人。对大部人来说,事情不落到自己的身上是无法共情的。但发声者,哪怕一点点声音,也可能唤起人性中残留的善良、勇气。